虽然杨敬华202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仍处于党内初选阶段, 国民党和民主党都处于候选人难产的困境中, 但仍存在起起落落。两党的小棋局和2020年大选的大棋局都非常精彩。蓝绿阵营之外的“白电”代表柯文哲,

自“九合一”选举以来, 做出了各种另类行程。尽管他没有明确表态要参选, 但他一直被认为是“总统”候选人之一。 .最终,

2020年的“大选”将是蓝绿阵营之间的“一刀两断”, 或者说是“蓝、绿、白”三管齐下的对抗。柯文哲成为选举中的关键第三方, 其竞选动向备受外界关注。蓝绿的内部动荡, 为柯文哲的参选创造了条件。双方的“茶壶风波”仍在发酵, 自伤程度无法预测, 但基本情况比较明朗。大胜后,

优势逐渐被消耗, 民进党压力自“九合一”选举落败后持续低位。利益面前, 两党再度凸显, 所谓“团结”、“融合”还有待观察。柯文哲的参选之路也因两党选举的变化而一蹶不振。
        “九合一”选举前, 由于蔡英文执政不力、支持率低、社会阻力小、国民党未见强势“崛起”, 柯文哲一直被外界视为利好2020年“大选”的竞争者。然而, “韩流”的出现, 竟然改变了此前的选举格局。因“韩流”外溢效应, 柯文哲力争台北市长连任中国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战胜国民党候选人丁守忠, 被视为布局2020年竞选活动的最差起点。与此同时, 柯文哲的人气也被韩国瑜分流或掩盖, 显得被边缘化。然而, 此后国民党陷入了候选人难产的困境, 而且愈演愈烈。与此同时, 民进党也因惨败而面临分裂危机。 “台独基本论”“倒逼”蔡英文, 前“行政总裁”赖清德也挑战蔡英文, 蔡赖阵营在初选制中搞政治。在博弈中, 蔡派一直主张修改党内初选制度, 以确保蔡英文的胜率, 因为其控制了公共权力资源和政党机制, 而赖派则坚决反对“改变规则”。而初选”, 态度强硬。原定民进党原定于5月22日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的“换届选举”初选日程, 因无法整合手机民调比例的差异,

以及是否比较目标等因素, 不断延期。被列入台北市长柯文哲, 为的是争取回旋余地。 .党内的撕裂强度还有待评估, 但恶化的影响可能难以避免。两党“内战”造成的裂痕, 在一定程度上为柯文哲竞选创造了有利环境。民调数据显示, “蓝绿白”趋势正在形成。
       观察“TVBS民意调查中心”按时间序列进行的2020年“大选”可能候选人的民意调查。 2018 年 12 月, 仅对国民进行了调查。柯文哲没有被包括在两党可能候选人的比较投票中。根据 2019 年 1 月 17 日至 22 日进行的民意调查, 柯文哲拥有 36% 的民意支持率。比国民党可能的候选人朱立伦的30%略胜一筹, 远胜于吴敦义、王金平和民进党的可能候选人蔡英文、赖清德。 2019年2月14-20日的民意调查显示, 柯文哲的支持率仅比韩国瑜低2-3个百分点。 2019年3月18-20日, 赖清德宣布参选后的比较民意调查显示, 柯文哲的支持率仅落后于韩国瑜, 他与赖清德有胜有负。 2019年4月25-29日的比较民意调查显示, 国民党由朱立伦或王金平扮演, 民进党派蔡英文或赖清德, 柯文哲优势最大; , 柯文哲弱于国民党候选人, 略胜于民进党候选人。 《前瞻研究调查》2019年4月29日至5月1日进行的跨党派比较民调显示, 如果韩国瑜上阵, 他目前的支持率高于其他候选人;如果韩国瑜不打, 柯文哲参加, 那么柯文哲就赢了。
       由此可以看出, 民调的支持率数据显示, 柯文哲的支持率受两党初选候选人的影响很大, 但他已经具备与两党角力的舆论基础。目前, 台湾“蓝绿白”选民结构框架正在兴起, 但能否稳定, 在选举高潮期间是否会有大量蓝绿支持者回归, 还有待观察。然而, 根据2018年12月“美丽岛电子报”民意调查和2019年1月“TVBS民意调查中心”民意调查显示, 泛蓝、泛绿和所谓“中间选民”的比例依次为35%、25%、40%。从党派倾向观察柯文哲的选民结构可以看出, 时代力量党和中间选民的支持率较高, 民进党的支持率高于国民党。从年龄层面观察柯文哲的选民结构可以看出, 40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中, 有60%以上支持柯文哲, 而20-29岁的新人大多是柯文哲的死忠粉。蔡英文曾是20-29岁组的第二支持者。与柯文哲相比, 支持率下降明显, 支持率在22%左右, 已经落后于韩国瑜。同时, 40岁以上的人支持韩国瑜。从柯文哲的选民结构观察可以看出, 受教育程度越高, 对柯文哲的支持率越高。柯文哲、韩国瑜、郭台铭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台湾民粹主义诉求的“非典型党员”。他们是受民粹主义发展塑造的魅力候选人, 对中间选民有强烈的支持。吸引人的。三者的选民结构有一定的重叠, 柯文哲与民进党候选人在争夺浅绿色选民的过程中也存在竞争而非合作的关系。因此, 在选举过程中, 重要变量的变化或突发事件的发展都会引发选民结构的变化。台湾社会舆论脉搏的变化, 为第三势力在相对稳定的两党制中获得更多生存空间提供了助力。蓝绿白三色竞争合作形势越来越复杂, 目前尚不知道谁会杀了鹿。柯文哲未来可能的走向 赢得台北市长选举后, 虽然柯文哲他虽然没有直接宣布2020年参选, 但从未淡出竞选话题, 一直在制造竞选话题, 比如接连出访美国、日本等。据日本《朝日新闻》5月15日报道, 台北市长高文哲在5月24日访日前接受《朝日新闻》专访时表示, 他正准备参加2020年“总统”选举, 目前正在探索高雄等地区。南方各县市的支持俱乐部, 但他也强调, 虽然正在做准备, 但可能不会采取实际行动, 这取决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候选人。能继续耐心等待的人, 终将获胜。”参选的野心还是很大的, 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选择。柯文哲政治生涯的下一个交汇点正在逼近, 未来的方向无所谓不止几种可能:一是不和蓝绿合作, 不参选, 坚持完成台北市长任期, 挂靴。难以继续从政或维持政权, 存在转行蛰伏暂时离开政坛的可能;二是直接参加2020年“大选”, 形成“三国”选举格局蓝绿阵营的选情走势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胜算的预测取决于两党选出的候选人的战斗力。双方推出“两强”人选, 那么柯文哲获胜的机会就最小, 双方的人选越强, 柯寻求合作的空间就越小;如果是“一强一弱”, 那么柯文哲的胜算会被压缩, 但“盲目效应”可能激活, 谁被吞噬, 取决于及时的舆论支持和发展趋势;如果推出“两弱”人选, 那么柯文哲获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在“两个超级候选人”或“两个非常弱”候选人的更极端结构下, “绿白”或“蓝白”合作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其他情况下, “绿白合作”仍有空间, 特别是当国民党推出强人选并完成整合后, 在初选中弥合裂痕将成为“绿白合作”的最大推动力。目前, 柯文哲仍有出售空间。战略上, “静制动”, 战术上蓄力, 伺机进攻, 可能是他现阶段的战略选择。当然, 如果柯文哲坚持参选, 那么在不组建政党的情况下, 就需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

在20多个县市动员“空中选票”, 或者制造话题效应, 动员“空中选票”, 赢。毕竟台湾选民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台北市的选民结构有很大差距, 很难在“换届选举”中一对一复制台北市选举的成功经验。
        ”。同时, 虽然讨厌蓝绿政战的舆论在岛上十分盛行, 但根据历史经验, 不排除蓝绿会在最后时刻回归球队。 “选举”。考虑到选举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快速变化, 柯文哲仍有机会与与国民党或民进党持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因此, 2020年“大选”的最终选举格局确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柯文哲的路线选择是选举棋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数量。